貧民窟並非使人貧窮,而是吸引人追求財富?

 2019年8月

 

走進烏干達最大的貧民窟,目光還停留在僅咫尺以外的城市大廈,意識先被水溝的臭氣拉了回來。乾涸的污水道和著零星的垃圾,爬滿高低起伏的黃土。孩子光著身子,拎著麻袋沿路撿塑膠瓶,集中在不遠的垃圾場還能賺個500先令(約五元台幣)。貧民窟,這樣惡劣的環境,為什麼有人居住?

 



貧民窟人口的組成

 

在聯合國人居署的《貧民窟的挑戰——2003年全球人類住區報告》中,「貧民窟」一詞是指「以低於標準的住房和貧窮為特徵的人口稠密的城市區域」。 19至20世紀初全球化的經濟發展增長,資本主義造成貧民在人口爆炸的都市周圍聚集,政府不願介入分配資源,因此在首都坎帕拉,都市中約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貧民窟,集中於Bwaise和Kabalagala區。

 

政治衝突也會產生推力,不僅是在國內,還會跨越國界。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,內戰迫使許多農村居民逃向相對安全的地方。因鄰近國家的內戰、政治戰亂,迫使人民離開家園,烏干達政府接待了這些難民,安置於西北方的阿珠瑪尼、阿魯阿、荷伊馬、馬辛蒂地區,然而有一些來自相同國家的難民,選擇在都市裡聚集,如基塞尼區的索馬里難民、卡特瓦區的剛果難民和卡巴拉加拉的埃塞俄比亞難民。

 

 

都市化的誘因

 

另一個事實是,從20世紀50年代起,發展中國家農業人口的比例已下降了20%~30%。貧困的城市外來人口大都是從農村自願來到城市的,目的是為了發掘真實存在的或是想像中的經濟機會。即使在貧民窟生活,比起待在鄉村從事農務,能接觸到更多知識、技術的堆疊、生產的聚集、更多的就業機會。在撒哈拉以南地區,78%的非農業就業人口在私部門創造佔42%的國內生產總值。某種程度來說,生活品質的提升是因為服務可及性提高,即使在貧民窟裡沒有穩定水電、沒有安全的住房,但來回通勤的貧民也可以享受都市的生活服務。都市化加劇了貧富的差距,也吸引了人們前來追求財富。

 

 

勞動人口與機會

 

然而貧民窟可以不僅是一個生活的場所,更是一個勞動生產的場所。例如達拉維是全孟買的垃圾塑料瓶回收加工中心,很多工人在這裡負責把塑料瓶切割粉碎成小的塑料顆粒,然後再低價轉賣給有需要的塑料加工企業。它能給予工人就業的機會。很多工人都表示,能在這裡工作已經深感幸運,他們都不願回到一無所有、毫無希望的鄉村。 縱然貧民窟仍然缺乏許多基礎建設,如土地、鋪路、衛生下水道、學校與診所,不應將其視為一種禍害,亦或是一群需要被服務的人們,而是善加利用其人力資源,那麼貧民窟的成長也能帶來正面的影響。

 

貧民窟中的婦女培訓計畫

 

生活在貧民窟中的婦女不僅缺乏維持健康的最基本條件,同時還要承擔維持家庭的重大責任。半年前,愛女孩就計畫在卡巴拉加拉建設一個職訓中心,直到這個月才正式開課。記得第一堂課中,愛女孩種子老師曾說:對你們來說,這不過就是一台縫紉機、幾個月的課程,但對於從未有機會踏進校園學習的婦女,沒想過可以有這樣的機會,她們終於可以為自己做點什麼、學些有用的技能、甚至有可能經營一個可持續性的收入。貧民窟並不會使人貧窮,而是吸引窮人來到這裡尋求財富,而女性們內在的韌性,更激勵我們走在這條婦女培力的路上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

  1. ⟪經濟觀察報⟫ 為什麼窮人往往不願意離開貧民窟?

  2. 聯合國與適合住房 https://www.un.org/zh/development/housing/index.shtml

  3. 公益交流站⟪國際:為什麼數百萬人選擇移往都市角落的貧民窟⟫


圖片.文 : 張瑋純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