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鄉背井

 2018年8月

 

七八月的烏干達正值乾季,氣溫變化雖然大,卻不如臺灣那樣潮濕,早晨約20度,常常在金黃色的陽光下、在感恩中醒來。

 

出外的遊子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天氣、綠意盎然的環境,在這雖是離鄉背井,並不缺少。卻偶爾想著自己錯過了家裡的什麼,星期日晚上的聚餐、平日晚上的電視、親朋好友的婚禮、家人的離世等等。每念及此,我深感耶穌因愛而降卑成為人的犧牲,情願如人一般受到限制—在此端就不可能在彼處。我多希望自己有妙麗的魔法,能同時有兩個自己(忘了是哪一集哈利波特,妙麗施法讓自己同時上兩門衝堂的課。)

 




那天在愛女孩計畫在北方的職訓中心進行訪問,其中很多學員是從阿朱馬尼那的難民營來的,說著不同的方言—Luo,透過牧師詹姆士的介紹,得知在大約250公里以外的里拉有一個培養自己能力的機會。

 

「我沒有錢升學,只有做做小生意,仍然無法讓我去讀書。」

 

Kate手抱著初生的第三個孩子,從不敢直視我們,嘟噥的話語在嘴邊打轉。不只是Kate,許多鄉下的婦女都很自卑,沒有謀生的能力,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,表達上吞吞吐吐。

 

而即使想家,卻深知自己只有這個選擇,身為母親、姐姐、女兒,必須化思愁為力量。

 

「這已經是第三期的課程了,你看,這裡的環境很清幽,我很喜歡,我也學到很多。」

 

另一個女孩即將修習完一年的課程,剛開始高中輟學的她害怕離開家鄉,卻因牧師的堅持,我們得以看見顯著的轉變—漸累的自信。更看見女孩們一揮過去的陰霾,滿足於所事所在的快樂,和同窗一起學習、互相幫忙,每一個人都面臨著無不相似的困境。當我問起什麼是她的夢想,女孩說希望自己能開始靠自己做裁縫生意,接著再去學校進修。

 

在首都坎帕拉的人們,許多都不是本地人,而是為了務農以外的工作機會來到都市。我回想起自己今年一月來烏干達的班機上,遇見一位穆斯林女性,為了掙錢而到杜拜工作,(烏干達有不少代辦往中東國家工作的機構)三年沒有回家,我只說:「對不起,那妳一定很想家,歡迎回家。」


她斗大的淚水瞬即浸濕了眼眶,再也承受不住的委屈和思念,一併哭了出來。


多少日子,她也會想著,為什麼離家,為什麼孤單,為什麼年紀輕輕要開始工作,為什麼要挑起這樣的經濟負擔? 我才曉得原來「被理解」擁有這般力量,只消一句道歉、一句安慰,像在衝鋒陷陣的戰場上有人陪你同進退,還拍妳的肩保證會沒事的。那一定是欣喜的淚水。


婦女與腳踏車合影

 

圖片.文 : 張瑋純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